云計算專家丁陳:“有機軟件”將消滅“程序” |
發布時間: 2012/9/10 15:40:55 |
10月20日,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、中國軟件資訊網承辦的“2011中國云計算.產業發展高層峰會”在蘇州隆重舉行。峰會組織期間,云計算.專家、鼎晟網絡公司創始人丁陳博士發表觀點指出,任何重大技術變革都必須建筑堅實的與之相應的理論基礎之上,“一哄而上、人云亦云”很可能讓云計算.成為“海市蜃樓”。
丁陳認為,云計算.不是簡簡單單地將IT資源的更有效、更靈活的使用與交付,它的真正意義是顛覆傳統軟件業,徹底解放人類軟件生產力,擺脫軟件業遠遠落后硬件發展的局面。云計算.將給我們帶來更為靈活、更為有效、更為豐富的“云軟件”。 為實現這個宏偉目標,云計算.必須建立在堅實的與之相適應的理論基礎之上,這樣的云計算.才可能揚帆遠航、不辱使命。 困惑 與軟件業同時發展的所有其他行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為什么唯獨軟件業“幾十年如一日”,拒絕發展,成為唯一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支柱性產業?云計算.真的能“救”軟件業嗎? 丁陳表示,傳統軟件業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手工編程。軟件都是由一行行程序編制而成。“軟件即程序”是軟件業無可撼動、支撐整個軟件業的“基石”。人們無法想象沒有“程序”的軟件業將會是什么樣的!“程序”這個改變了幾代人生活的人類文明的驕傲,如今卻成了造成整個軟件業落后的根本原因。 丁陳分析指出,傳統軟件開發難、修改難、維護難,是絕大多數項目失敗的關鍵、各行各業發展的軟肋,其頑強的落后性告誡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:不鏟除手工編程,云計算.永遠只能是一個“美好的未來”。 探索 軟件史上發明了幾十種軟件理論、幾千種編程語言。所有這些軟件理論都有一個共同點:“如何編程”。正是這些編程理論將我們一步步引入了“軟件危機”的深淵:程序越寫越多、越寫越難、越寫問題越多、問題越多越需要寫。軟件業成了人類智慧的黑洞,既是在西方先進國家的今天,人們也只能無奈地“就范”於手工編程。 難道我們不能有一種軟件理論,引導人們不寫程序、少寫程序?難道我們就不能消滅“程序”嗎?! 敢問何為“軟件” “軟件”本是人類需求的一種計算機可以理解的“表現形式”。當計算機很笨的時候,這種需求只能以“程序”的形式,“一字字、一句句、點點滴滴地告訴計算機什么時候做什么”。傳統的軟件理論忽略了如何讓計算機“更聰明”,而一味地追求“如何讓程序員更聰明”。直觀告訴我們,讓“傻瓜”做聰明事一定很難。未來的軟件理論一定會朝著“如何讓計算機更聰明”的方向發展。一旦計算機“聰明”了,我們就可以告訴計算機我們“要什么”,而不是“如何做”。這將從根本上改變“軟件”的本質。 有機軟件 據悉,由丁陳博士提出的“有機軟件”理論是軟件理論的“另類”。“有機軟件”關注的不是如何更有效地編程,而是如何讓計算機更“聰明”,讓計算機直接“懂得”人類的需求,割除將“需求”轉換為“程序”的“手工編程”過程。“軟件”將不再是“程序”,而是“需求”。“有機軟件”將消滅程序,賦予軟件以生命力,實現軟件從“只有形體、沒有智慧”的“無機體”向具有自身“進化力、適應力、應變力、生長力、免疫力”的“有機體”的變革! “有機軟件”由留美軟件工程博士、蘇州鼎盛網絡創始人丁陳博士創立,首次在世界上為云計算.奠定理論基礎。丁陳博士198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;1986年留美攻讀博士學位,主攻可視化編程及編程機器人。25年如一日,潛心軟件基礎理論研究,立志擺脫手工編程,實現軟件業大規模工業化流水線式開發。 本文出自:億恩科技【www.ibaoshan.net】 |